前几年的感动中国人物
“暴走妈妈”陈玉蓉
每天在岸边疾速暴走
来治愈自己的脂肪肝
以换肝救助病重儿子的故事
很多人都还记忆犹新
图片来自网络
然而,有一对老夫妇
十年每天坚持锻炼0公里
最后却疼痛难忍
甚至双双换膝盖
这是怎么回事?
事件回顾
年,当时64岁的路女士患上糖尿病,爱妻情深的丈夫华先生每天陪糖尿病妻子暴走保健。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关节出现疼痛、肿胀,反复发作。
经检查,夫妻俩的膝关节都严重变形。“暴走”成了他们的噩梦,每天晨起走路及长时间步行后,疼痛评分达到了0分,相当于分娩的疼痛。
因疼痛难忍且膝盖损伤太大,夫妻俩不得不选择了膝关节置换手术,在体内置入了人工材料的假体。日前,夫妻俩已成功完成置换。
不是倡导中老年多多运动吗?膝关节的损伤由哪来的呢?
运动过度
让膝盖提前“退休”!
人体的膝关节表面有一层软骨,对关节有润滑、缓冲、保护作用。随着不断的使用或外来损伤,软骨也会被逐渐磨损。
当软骨表面不再光滑,就会产生不适的摩擦感。加之滑膜神经丰富,疼痛和炎症就随之而来了。
临床数据表明,除了因年龄增大而发生的骨关节退行性病变的患者外,八到九成都是运动过度造成的膝骨关节损伤。
所以,在追求运动养生的同时,也必须量力而行。
怎么走?
大有讲究!
平日里散散步、多走走,当然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只不过水满则溢、物极必反,这散步也大有讲究,尤其是中老年人要多加注意。
、步数:步
中国膳食营养指南建议,日行步以上为佳。但是究竟走多少,这得看各位实际己情况。不要苛求数量,而要循序渐进,兼顾安全与效果。
如果感觉疲劳或不适,建议先放松或停止运动。
2.时间:30分钟
根据步行的速度,我们可以将散步分为以下几种:慢走(70-90步/分钟);中速走(90-20步/分钟);快走(20-40步/分钟)极速走(40步以上/分钟)。
如果平时本就会锻炼,或身体素质好,可以中速或快走,坚持每天三四十分钟,微微出汗,就可以强化心肺功能。
3.场地:公园或塑胶场地
小妹以前就提醒过大家,走路的地点非常重要。如果在马路边或凹凸不平的地上,不仅无益于健康,还有可能对身体造成隐患。
因此,散步最好选择公园、体育场、校园等清静的地方。同时,要避免在水泥地、柏油路等硬地面长时间行走,避免上下坡,因为这些路段膝关节承受的压力大,膝盖部位容易受伤。
4.姿势:抬头挺胸
头部垂直、胸部挺起、收紧小腹臀部、手臂自然弯曲随步伐自然摆动——这是散步时的最佳姿势。
需要注意的是,走路时不要盯着脚下看、不要含胸。走路时可以有意调整呼吸,走三步吸气一次,锻炼心肺。
5.热身:一定要拉伸
在健走尤其是长时间的走路之前,最好先做好热身动作。可以拉伸或原地小跑5-0分钟,增加关节灵活度。结束后,也应该放松和拉伸。适时进行腿部按摩,也是个不错的习惯。
6.装备:鞋底要微软有弹性
健走时,脚底受到的冲击力是全身体重的.2~.5倍。因此,一双好鞋显得尤为关键,它能使我们在运动时不那么疲劳,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
一双好的跑鞋,不仅要合脚,底部还应微软有弹性,但又不至于太软。用手“掰”一下,应该自如弯曲。这样的鞋,可以缓冲走路时脚底受到的压力,保护脚踝关节。
这些人,不适合剧烈运动!
一些基础疾病患者(如老慢支等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骨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等),在参加长时间的步行运动之前,应该咨询医生评估再考虑能否进行。
除此之外,一些心脏疾病患者,如潜在恶性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的人,在快步走后严重的甚至会诱发心脏病。因此,如果走路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就就地休息。如不能缓解或反复出现,医院排查。
步行加点“小动作”,对症下药!
在散步时,只能规规矩矩地按“标准姿势“走?如果身体运动、场地合适,有以下问题地朋友,也不妨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加些“小动作”,效果更佳。
.便秘
可以尝试一字步,带动胯部扭动,行走时配合揉腹动作,刺激肠胃蠕动,缓解便秘。
注意:选择这一姿势,五百米左右就足够。跨步扭动幅度不宜过大,以免扭伤脚踝。
2.腰痛
倒着走,也可以正走倒走结合,坚持半小时。可锻炼日常工作中少用的腰背肌肉,特别适合上班族和老人等“久坐族”。
注意:注意身后的杂物,防止被绊倒。
3.呼吸不畅
可以边走边拍——左脚向前迈时,双手张开;左脚落地时,用右手轻拍左胸,左手则轻拍右侧后腰。然后换右脚向前,手也换方向,循环往复,增强肺功能。
4.肾功能不好
可以尝试踮着脚走,用前脚掌内侧、脚步大拇指受力,这一块区域有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经过,因此有补肾的作用。
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普及,中老年人的运动热情越来越高涨,这当然是件好事。可是今天过后,大家也不要忘了小妹的嘱托:健身虽好,也应量力而行哦!
无论您有多忙,请花秒钟的时间把它放到你的圈子里!可能您的朋友就需要!谢谢!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治白癜风专业医院确诊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folanqc.com/dxdm/3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