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baidianfeng.39.net/qzzt/bdfnzhm/第18天了,一位汤加人记录了他在武汉的日常。
JosephFatai(左一)今年31岁,来自汤加。他的亲友要么生活在新西兰,要么生活在汤加。
只有他是特例,长期生活在武汉。不仅在武汉读了书,一口流利普通话,还在当地就业,结了婚,太太Caroline来自马达加斯加。
为不让亲友担心,俩人拍下了现在的日常生活,让新西兰和汤加的后方亲友团了解。
首先谈谈就业和收入,两人原先都在教育行业工作。Fatai搞IT,Caroline是一名销售经理。他们得到通知,至少2月13日之前不要回来上班——具体何时上班,真说不准。
Fatai说,他得到的信息是:雇主在这个特殊时期不允许裁员,但具体收入,则需要双方协商解决。
在家没什么事做的这些天,Fatai主要靠唱歌弹琴娱乐,他武汉的家里有整套音乐创作设备。
家里的消毒工作也不容忽视,两人购买了消毒液,出门后也会勤洗衣物。
Fatai说,从1月23日进入封锁之后,他减少出门次数,只在非常必要情况下出门几次,倒垃圾,接纯净水,以及去离家约米的超市购物。
以前都是开助力车或打车去更大的超市购物,大超市里国际品牌的食物更多。
现在公共交通也没有,车辆通行限制,全部靠走路。
出门之前,Fatai会穿戴上全套防护,包括橡胶手套,游泳眼镜,以及口罩,还有帽子。
Fatai说,他12年前第一次来到武汉,开始是学生。
他承认,这次疫情当他听说要封整个城市的时候,心里有点慌,但既来之则安之,现在希望积极和安全地生活在自己的公寓里。
“开始的时候我们感觉被锁在里面了,慢慢地我们开始理解现在的情形,意识到这样也是为了外面所有人考虑。”
出门的时候顺便把垃圾也丢掉:
Fatai和太太Caroline说,为减少垃圾,也减少出门,他们已经把平时的三餐减到了两餐。
那么,作为太平洋岛国人,这次为什么不和新西兰撤侨飞机一起走呢?新西兰撤侨包机帮助了大约30名太平洋岛国人从武汉撤离,目前都在奥克兰隔离。
Fatai和太太Caroline说,武汉已经是他们的第二故乡了。另外,他也不想带着感染别人的风险回到自己的祖国,所以放弃了撤侨的机会。
他们在自己的社交媒体头像上,加上了“武汉加油":
Fatai说,经过这十几天他们已适应公寓内的生活,和其他的日子没有太多不同——只是不出门,“我们尽可能地多呆在家里”。
出门购物顺便倒垃圾。他说,小区垃圾箱每天都有人在消毒。
出小区门,
大街上人流稀少,人们也都戴着口罩。
来到附近一家武商超市,
进门的时候保安给他量体温:
到超市里,用普通话问店员:“你好,请问洗耳朵的东西在什么地方?”
“洗耳朵?你说的是棉签吧,在那里——”
又学会了一个单词,叫“棉签”。终于找到了。
Fatai说,他要感谢汤加大使馆。汤加驻北京大使馆现在每个星期打电话给他,询问生活状况。
Fatai说,不少当地汤加人都撤侨走了,像他们这样的不多。
他说,选择留在武汉也是觉得只要能保证日常生活,以及自我的各种卫生措施到位,相信自己没有问题。
Fatai说,他尊重中国人的决定。这样的决定很艰难,还会带来经济损失。但如果不这样做,全世界其他地区都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这一次超市采购又买了很多食物。
Fatai本来带了一个很大的包,发现不够用,手里还要再拿两个塑料袋才行。步行米回家,东西比想象的重很多。
回到家中后,就对出行的装备进行彻底消毒,
帽子和衣服都放到洗衣机里洗,然后备用下一次外出。
这样应该万无一失了。终于可以享受零食和啤酒了。
Fatai和Caroline说,我们尽可能不冒被感染的风险,我们也尽可能让自己不无聊。
Fatai创作音乐,而Caroline则画画。背景是太太创作的画。
他们说,好在煤气、电力和网络都没有问题。他们今后还会发一些日常,让亲友们放心。
Fatai还在个人社交媒体账户上转发了新西兰人权委员会的一个帖子:“冠状病毒不是一个搞种族歧视和排外主义的借口”。
嗯~
一起加油!
推荐阅读:近期从中国来新西兰,到达24小时内请登记疫情致新西兰龙虾价格暴跌,只能放归大海新西兰隔离点内部:休养、看海、量体温硬核抗疫期新西兰人还在骑行,路边被人报警新西兰微财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folanqc.com/gjxz/4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