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30期
.8.1-8.7
助您快速了解海洋热点资讯!
快讯速览◆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联合发文进一步规范海运口岸收费
◆海洋信息安全管理平台正式运行
◆山东推进陆岸海综合治理近岸海域水质九成优良
◆浙江省加强海域和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征收管理
◆胶东经济圈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联盟成立
◆福建成立两个海洋渔业创新联盟
◆第二届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分委会成立
◆海南一号卫星启动“星地对接”
◆首次高空大型无人机台风探测试验成功
◆我国科研团队确认南极冰穹A为地面最佳(光学)天文观测台址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正式公布5个深海生物新物种
◆海洋一所海洋生物砷含量研究获新进展
◆研究发现海洋热浪会造成生态系统“重新分布”
◆首届东北亚海洋发展合作论坛在长春举行
◆埃及与希腊签署海洋边界划定协议
◆亚开行预计南太平洋区域经济将下滑4.3%
◆国际组织发布海岸带修复技术方案
海洋政务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规范海运口岸收费
日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国资委、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七部门,联合印发了《清理规范海运口岸收费行动方案》,从9个方面明确了工作任务,目标是到年,科学、规范、透明的收费机制基本形成,口岸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明显改善,进出口合规成本明显降低。9个方面分别是,进一步完善港口收费政策、建立海运口岸收费成本监审调查制度、规范引导船公司收费行为、加强船代货代收费监管、规范港外堆场收费、完善收费目录清单制度、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简化收费模式试点、加强监督检查等。(来源:央视新闻)海洋信息安全管理平台正式运行近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海洋信息化部举办了海洋信息安全管理平台使用培训会。据会议消息,海洋信息安全管理平台(外网版)正式运行。会议就近期信息安全工作作出部署,介绍了自然资源部和中心信息安全工作的重点任务,要求各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常态化信息安全运行机制和安全运维队伍,做好本部门信息系统的安全运维和安全事件的处置,依托海洋信息安全管理平台的上线运行,有效提升中心的信息安全防御能力。(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山东推进陆岸海综合治理近岸海域水质九成优良据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消息,年,山东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90.03%。自启动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以来,山东着力推进陆岸海综合治理,全省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根据年5月国控站位监测数据显示,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91.2%,其中渤海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75.8%,分别较去年同期提高6.2个百分点和17.7个百分点。(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浙江省加强海域和无居民海岛
使用金征收管理
近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强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征收管理的意见》,明确了浙江(除宁波外)海域使用金、无居民海岛使用金的征收标准,进一步强化陆海统筹的规划引领作用,促进“向海经济”发展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胶东经济圈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
产业联盟成立
8月4日,在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威海市海洋发展局、潍坊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日照市海洋发展局的共同指导下,胶东经济圈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召开。联盟将致力于打造胶东五市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领域“政、产、学、研、金、服、用”的一体化创新平台,构建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拉长产业链条,推动胶东五市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升级发展。(来源:大众报业)福建成立两个海洋渔业创新联盟近日,在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支持下,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牵头联合科研院所、检测机构和相关企业,成立了福建省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技术集成与创新联盟、福建省海湾养殖设施升级改造技术创新联盟,旨在进一步提高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的技术水平,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签约仪式上,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牵头成立的“尾水治理创新联盟”与多家养殖企业、环保治理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牵头成立的“海湾养殖设施升级创新联盟”与多家装备制造企业、养殖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第二届海洋生物资源
开发与保护分委会成立
近日,第二届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分技术委员会在福建厦门成立,来自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自然资源部海洋工程咨询中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厦门大学、汕头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银祥集团有限公司、厦门蓝湾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企业的13名委员参加成立大会。成立大会上,相关负责人宣读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同意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分技术委员会换届调整的复函。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蔡锋对第一届分技术委员会工作进行了总结,介绍了第二届分技术委员会工作职责,部署了下一步重点工作。(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海洋科技海南一号卫星启动“星地对接”
8月3日,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三亚站启动海南一号卫星一期4颗光学卫星星地对接试验。此次试验为期一周。海南一号卫星是海南卫星星座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卫星星座发射计划在2—3年内完成,其中,年完成“海南一号”一期4颗光学卫星发射任务;年发射“海南一号”二期2颗光学卫星和“三亚一号”2颗高光谱卫星;年发射“三沙一号”2颗SAR合成孔径雷达星。据介绍,海南卫星星座发射完成后,将是“罩”在南海上空的巨大天网,海南可通过该星座获得南海及其周边超大范围的观测能力,从而满足实时动态观测、南海地区开发和有效管控的重大需求,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准确、快速响应。(来源:科技日报)首次高空大型无人机台风探测试验成功
8月2日,在今年第3号台风“森拉克”影响海南期间,一架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高空大型气象探测无人机从海南博鳌机场起飞,历时4个小时,圆满完成对台风“森拉克”外围云系的综合气象观测任务。这架大型气象探测无人机成功下投30枚探空仪,与毫米波雷达一起,对台风“森拉克”外围云系进行了“CT式立体扫描”。一组组温度、湿度、气压、水凝物等海洋上空和海面观测数据,实时传送回地面指挥系统。我国首次高空大型无人机海洋、台风综合观测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填补了基于高空大型无人机开展海洋综合观测的空白。(来源:人民日报)海洋研究我国科研团队确认南极冰穹A
为地面最佳(光学)天文观测台址
7月30日凌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发布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商朝晖研究团队的一项重大成果——首次测量并获得了极佳的夜间大气视宁度,证明南极冰盖冰穹A地区的光学天文观测条件优于已知的其他任何地面天文台址。这项研究成果确认了中国南极昆仑站有珍贵的天文观测台址资源,为我国进一步开展南极天文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研究团队自主研制的昆仑视宁度望远镜KL-DIMM,获取了珍贵的夜间视宁度测量数据。数据表明,自由大气视宁度的中值只有0.31角秒,最佳值达到0.13角秒,在离地面8米高度,有31%的时间可获得自由大气视宁度;在离地面14米高度,有近一半时间可获得自由大气视宁度。(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正式公布
5个深海生物新物种
8月1日,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建所70周年纪念活动上,5个以该所命名的深海生物新物种正式公布。海洋所紫柳珊瑚(新种)高约33厘米,隶属珊瑚纲、软珊瑚目、紫柳珊瑚科,于年发现于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米水深处;海洋所镖毛鳞虫(新种)长6~7厘米,隶属多毛纲、鳞沙蚕科、镖毛虫属,于年发现于卡罗琳海山~米的岩石底;海洋所三歧海牛(新种)体长达12厘米,隶属腹足纲、裸鳃目、三歧海牛科,于年发现于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米深的岩石底;海洋所异胸虾(新种)成体长约18厘米,与柳珊瑚共生,隶属甲壳动物亚门、软甲纲、十足目、异胸虾科,于年、年分别发现于卡罗琳海山和麦哲伦海山~米深处;海洋所长茎海绵(新种)高达厘米,隶属六放海绵纲、松骨海绵目、花骨海绵科,于、年发现于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米深的岩石上。(来源:科技日报)海洋一所海洋生物砷含量研究
获新进展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王宗兴、研究员王保栋联合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团队在国际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期刊《水资源研究》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表明,与鱼类相比,底栖动物(如软体动物、甲壳类)存在着更明显的砷生物富集效应。砷在软体动物中,具有明显的生物放大效应。在甲壳类、鱼类中,出现了明显的生物稀释效应。健康风险评价表明,食用甲壳类海产品带来的健康风险高于食用软体动物、鱼类,但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明显危害。(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研究发现海洋热浪会造成
生态系统“重新分布”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科学家衡量了海洋热浪造成的生态系统破坏,结果发现,海洋热浪会造成热位移,位移距离从数十公里到数千公里不等。而这种位移,代表了生物为躲避潜在的高温胁迫可能需要移动的距离。该结果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有助理解反常的海水变暖对于海洋物种的潜在影响。相关研究报告发表于8月5日的《自然》杂志上。(来源:科技日报)学术论坛首届东北亚海洋发展合作论坛在长春举行
7月30日,北太平洋海洋发展吉林研究中心(冰上丝绸之路吉林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首届东北亚海洋发展合作论坛在长春举行。论坛在吉林日报报业集团融媒体数字中心以云视频会议、线上线下互动形式进行,来自全国高校、研究机构和智库的专家学者80余人参加。会上,中国太平洋学会、中国社科院、中国海洋大学、吉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吉林省社科院等单位的8位专家学者,围绕东北亚海洋经济发展合作与吉林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冰上丝绸之路”、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与吉林高水平对外开放、北极区域合作等议题展开理性务实深入的研讨。北太平洋海洋发展吉林研究中心(冰上丝绸之路吉林研究中心)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太平洋学会东北亚图们江研究分会、长白山冰上丝绸之路研究院联合建立,中心首批聘请省内外13位专家为研究员,将就一系列相关问题展开专题研究和学术活动,并为相关决策提供咨询服务。(来源:人民网)国际海洋动态埃及与希腊签署海洋边界划定协议
8月6日,希腊外交部长登迪亚斯会见了埃及外交部长舒克里,双方随后举行了新闻发布会,舒克里宣布,经过一系列谈判,双方最终成功签署双边海洋边界划定协议。舒克里说,在双方共同关心的地区问题立场上,同希腊方进行了协调。他指出,双方将从这一有关专属经济区的协议中受益。(来源:央视新闻)亚开行预计南太平洋区域经济将下滑4.3%
近日,据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年太平洋经济监测报告》显示,新冠疫情对国际贸易、旅游业等产生严重影响,预计年南太平洋区域经济水平将下滑4.3%。其中,帕劳、库克群岛、斐济等高度依赖滨海旅游业的国家和地区将遭受严重打击,其中斐济的GDP将下滑15%。报告编写成员隆梅尔·拉巴纳尔表示,近期,亚洲开发银行将批准万美元贷款,用于帮助小岛屿国家提高海洋防灾减灾能力,促进滨海旅游经济恢复。(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国际组织发布海岸带修复技术方案
近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发布了3份气候技术文件,从确定气候技术需求、实施绿色环保技术途径、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等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政策简报:避免、最小化和应对海岸带损害的技术》介绍了全球沿海地区应用气候技术开展海岸带修复的实例,列举了受气候变化影响损失严重的生态脆弱地区,并对相关技术进行了概述,提供了评估和管理沿海地区与气候相关风险的技术解决方案。(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海洋快讯
7.25-7.31
海洋快讯
7.18-7.24
海洋快讯
7.11-7.17
海洋快讯
7.4-7.10
海洋快讯
6.27-7.3
海洋快讯
6.20-6.26
海洋快讯
6.13-6.19
海洋快讯
6.6-6.12
海洋快讯
5.30-6.5
海洋快讯
5.23-5.29
编辑:史卓然、陈嘉楠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中心网站手机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folanqc.com/rkzz/5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