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克群岛

锻造测绘铁军记内蒙古自治区航空遥感测绘院


                    

  

航测一室迎新年联谊会集体照

      

锻造测绘铁军

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上,驰骋着一支航测外业铁军,他们十几年如一日,历寒暑,沐风雨,以勤苦耐劳的精神,科学求实的态度,精益求精的作风,砥砺奋进,默默奉献,为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良精准的基础测绘服务。这就是内蒙古自治区航空遥感测绘院航测一室。

团队建设,硕果累累。这个团队成立于年,现有职工31人,是一个朝气蓬勃团结奋进的光荣集体。他们中多名党员荣获优秀党员和先进党务工作者称号,党支部荣获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党组“创新型党组织”、“服务型党组织示范点”,中共内蒙古测绘地理信息局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获内蒙古国土资源厅优秀项目奖,内蒙古测绘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内蒙古测绘学会“内蒙古自治区明长城金奖”,内蒙古测绘地理信息局“十二五规划”先进集体奖等;副主任宋利奎获得内蒙古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劳动竞赛“先进个人”。这一个个荣誉已成为航测一室开拓向前的不竭动力。

十年来,这个团队完成国家基础测绘生产任务1:1万地形图幅,约km2,布设GPS基准点个,三四等水准测量km,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km2;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察哈尔右翼后旗、赤峰市巴林右旗、巴林左旗共km2,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和巴林左旗km2。国际援建南太国家库克群岛;非洲马拉维、贝宁、尼日尔、马里共和国等国家km公路和10余座大型桥梁测绘。自治区境内km长城资源野外调查;数字城市二连浩特市、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土地整治临河区、杭锦后旗、开鲁县,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土地清查,服务满洲里口岸城市建设外业测绘约km2等。在广袤的内蒙古大地,从大草原到戈壁沙漠,从城市到山区,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精心测绘的足迹,到处都洒下了他们默默奉献的辛勤汗水。

党建引领,凝心聚力。这个科室创建以来,始终注重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把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放在首位,并贯穿于生产、生活的全过程。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和“两学一做”教育学习。将党建工作、文化活动和业务工作有机结合,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合力推进。创新开展丰富多样的党工团活动,自导自演的小品、三句半等娱乐节目被广泛流传,并入选参加自治区级“微剧场”演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来,在野外测区定期开展党员学习会,每周晚上学习党章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并手抄党章,书写心得体会,增强党性观念。在今年服务满洲里口岸建设项目中,为庆祝建党95周年和缅怀革命先辈,组织职工集体参观满洲里市中共六大展览馆,参观过程中,全体党员面对党旗,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以激励全体党员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平时生活中,支部书记、委员与普通党员职工谈心交心,相互关心,相互勉励,团结进步已蔚然成风。

锤炼过硬的技术业务能力,锻造能打胜仗的测绘铁军,一直是这个团队上上下下追求的目标。他们不断加强干部职工的能力建设,提升整体素质,特别鼓励测绘外业科技人才创新发展。通过组织专家讲座、辅导培训、岗位竞赛等形式,使广大职工及时学习和掌握先进专业技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能和成果质量。

培养年轻的技术力量是事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他们十分注重后备技术力量的培养,在工作中始终保持以老带新,新老搭配,互相促进,把老同志的丰富工作经验和爱岗敬业的精神灌输给年轻同志,将年轻人的朝气活力与新思路、新思维注入到队伍当中。特别表彰奖励在工作中有创新贡献的技术带头人,在职工中形成了比拼专业能力、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团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如今,全室人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显著增强,大家自觉把工作当事业干,形成人人讲奉献,勇挑重担的良好氛围。

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国家基础测绘阿拉善测区地处内蒙古最西部,游客眼中的苍天圣地,拥有奇异的大漠风光、秀美的贺兰山神韵、神秘的西夏古韵、雄浑的戈壁奇观、古老的居延文化、豪放的蒙古风情、悠远的丝绸文明。但对于测绘人来说却是另一种标签,令人畏惧的沙漠,险峻巍峨的大山,冬季严寒,夏季酷暑,春天会经常遇到更为可怕的沙尘暴。

恶劣的自然条件给野外工作带来了极大的艰难困苦,同时也磨炼着每一个同志战胜困难的意志。八月份的阿拉善,烈日炎炎,阳光炙烤下的沙漠,地面温度已接近60度。测量的像控点有部分在乌兰布和沙漠腹地,车辆只能通行到沙漠边缘,年过五十的老师傅孙德福带着仪器和干粮只好徒步往返近四十公里的路程进入测区工作,当他圆满完成任务回到沙漠边缘时,便倒在了沙地上,由于身体脱水非常严重,脸色青灰,面部已经出现塌陷,说话声音沙哑,几乎听不见声音,整个人的状态接近昏厥,然而,当他向大家讲起工作取得的成果时,脸上却布满了笑容。

春天的内蒙古西部地区经常突发沙尘暴,顷刻间漫天黄沙,能见度极低,测区的碱湖表面上看似干燥平整,但是实际上人走上去都要留下一个深深的脚印,测绘作业车陷入到碱湖地里是常事。推车、挖车、垫土,这样的事几乎每天都做。有一次,作业车陷入碱湖地,大家顶着风沙连挖带推折腾了半天,车不仅没有出来,反而越陷越深,最后只得放弃,寻找帮助。第二天找到了附近熟悉情况的老乡来帮忙,谁料自信满满的老乡不仅没有起到救援作用,自己的车也陷进了碱湖地里还白忙活了一天。第三天我们找到了百公里之外的专业救援队,当他们赶过来的时候,车体已经陷到了机箱盖的位置,救援队看到这种让人头疼的情况,也没有合适救援方案。第四天联系到了当地部队的六驱军用卡车,采用米长的钢丝绳最终从泥潭里拔出了我们的作业汽车。当看到满是污泥的汽车时,每个人的心理都难以言表,四天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大家将耽误的工作时间,用加班加点连续工作来补上。这样的经历可以说举不胜举,每当回忆起这些事,大家心里并不觉得都是苦,而是苦中有乐。

细做国情普查,打造测绘精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察哈尔右翼后旗、赤峰市巴林右旗、巴林左旗共约km2,工作量大、工序复杂、工期紧、不熟悉技术指标、不熟悉生产的软件,要完成这次普查任务可谓是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年轻的副主任宋利奎尽管感到了这项工作的巨大压力,但他更觉得这是锻炼团队和考验自己的极好机会。他带领大家内业解译经常加班加点到凌晨,边学习边实践,在保证工作成果质量的前提下,用工作促学习,不断改进作业方式,每个技术问题都反复研究,再三推敲,直到圆满解决,从而带动了大家攻难克坚的积极性。白松龄、刘晓强等几位经验丰富、能力强的同志充分发扬航测一室“传、帮、带”的光荣传统,大家齐心协力解决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题。

普查外业工作任务重,工期紧,大部分同志长时间不能回家团聚,只好把对妻子儿女的思念默默地埋在心底。大家每天早出晚归,七百多个日夜从未很好地休息过节日、假日,但是没有一个同志抱怨,都一心只想着做好工作。内业采集数据入库海波、郭世忠等同志经常在一起讨论解决技术难题直到深夜。辛勤的耕耘,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果实。他们保质保量完成了国情普查工作任务,其各项成果均被评为优秀,并获得上级部门的表彰。

精做援外项目,为国争光添彩。在承担非洲马拉维共和国公路勘测任务时,大家深感项目的神圣和意义重大,项目成果代表着国家的声誉,传递着与非洲人民的友谊,一定要通过这项工作为祖国增光添彩。刚到简陋的驻地室主任刘建军就带领大家认真调查研究测区概况和起算控制点是否完好,了解当地坐标系统参数,结合勘测路线的实际情况,针对测区的难点问题,大家共同研究,提出了系统的解决办法,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驻地临时设在当地一小学教室内,没有自来水,同志们就拿着国内带去的水桶,去七八百米外的水井取水,没有床,就用砖和木板搭起了“床”,没有生活和工作仪器用的电,就向当地村庄借用发电机,可由于当地物资实在匮乏,他们也仅有一台小功率发电机,确实有困难,负责生活事物且有一定英语水平的胡鸣为此事三番五次与他们协商,终于同意了同我们分享这一台小发电机,工作也得以开展了起来。

当地的工作条件要比之前预想的差得多,山上杂草丛生,参天大树遮天蔽日,不仅行走起来不方便,更重要的是测量仪器的信号造成了严重干扰,队员们必须频繁地移动基站,这样就增加了工作量,延长了工期。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也逐渐多了起来,当地天气炎热潮湿,蚊虫多,房屋里极其潮湿,被褥、凉席都出现了发霉的情况。每天做饭的食材也很单一,附近仅有一个小集市,两三天才能买到些大米、玉米、西红柿、鸡蛋和牛肉。时间一长,同志们睡不好,吃不好,每天还承受着高强度的野外作业,面对这样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大家都没有退缩,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相互鼓励,对工作更是精益求精。经过近四个月艰苦努力,终于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取得了测量工作优异成果。以此,赢得了马拉维交通部的高度赞扬,营造了航测一室人更加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传递了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的深情厚谊,更架起了国际友人友谊的桥梁!

不断开拓创新,提升服务功能。面对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响应国家“一带一路”以及将自治区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服务于满洲里口岸建设、开发、开放的测绘项目。航测一室承担了满洲里口岸的测绘任务,担任外业数据采集的同志们每天早出晚归,白天进行繁重的外业测绘工作,夜晚接着进行内业绘图,经常连轴转。岳云峰同志是外业工作队伍的佼佼者,平时爱钻研,他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他结合测区实际情况提出的模拟底图数据放样工作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赞扬,同时带动了大家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有几位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面对繁重紧张的工作任务,产生了身体和心理的疲劳,工作中稍不注意,就会影响工作质量或发生安全事故。针对这种情况,孙海龙、马宁等经验丰富的同志主动帮助他们,并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使年轻同志很快适应野外测绘工作环境,成为了技术骨干。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测绘技术方法不断更新进步,测绘工作服务社会领域不断拓宽,对测绘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新形势,航测一室全体同志站在新的起点上,努力提高每一个同志的政治素质,锤炼过硬的业务技能,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团结进取,为经济社会发展绘制更加精美的蓝图。

在成绩面前,航测一室的同志这样表白: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未来尚靠我们艰辛的开拓,我们要为未来的测绘事业再创辉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folanqc.com/rkzz/573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