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克群岛

澳洲印象四遇见,为祖国自豪


在澳洲,有很多遇见,这种遇见,在异国它乡,总和祖国联系在一起,让我们感到亲切、温暖、自豪。

(一)阿大有一尊孔子雕像

美丽的阿德莱德大学,在南澳简称阿大。在参访的过程中,校园美丽如画,布局典雅精致。集饭堂、阅览、学习于一体的学生生活中心(一下子记不住英文的名字)让我们眼前一亮,建筑与功能综合运用的设计在南澳的许多学校都能体现这一点。然而,让我印象最深最为激动地还是在异国它乡的高等学府,一尊孔子的雕像矗立其中,在穿越学校的一条主干道的旁边,高大而厚重,充满了文化的自信。

我们一行的几位同伴,也是异常的惊喜!忙着在孔子的雕像下面留下了难忘的合影,因为和我一样,在多元文化发达的澳洲,能见到代表祖国文化的“精髓”如此有地位的耕植在那里,应该对全球教育的国际化、多元化有怎样的价值,也成为了解我们祖国文化的一个窗口。

在照相的时候,我们的“匆忙”挡住了一些外国学生的通过,但她们一直站在旁边等着直到我们几个拍照结束。看着我们在孔子雕像下像小孩一样的兴奋与激动,她也许无法理解,但我们却无法忘记,孔子——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一行的南澳教育部的领导告诉我们,孔子雕像是中国的汉办捐给阿大的。后来仔细了解才发现,在阿大有南澳唯一一所孔子学院。

阿德莱德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于年,由阿德莱德大学和山东大学合作建设,是南澳州唯一一所孔子学院。阿大孔院人员配备齐整,组织和制度建设完善,汉语教学规模稳步提升,文化活动大幅拓展,高端学术活动影响扩大,商业培训活动不断创新进展。阿大孔院已成为南澳地区支持中文教学和推广中国文化的基地,推动中澳政治、经济、商贸、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南澳以至澳洲树立了良好形象并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阿大的孔子雕塑

三月的阿大,才刚刚开学,迎新的工作是学校学生会经常策划的活动,在学生生活中心的旁边,摆满了迎新的展位。一块阿德莱德大学中国留学生学生会欢迎新同学的招牌最为醒目,两个学生会工作的学生一个来自四川成都——阿大学联秘书长。简短的问询和了解,其实只是想在它乡听听中国的声音。他们在那里,为祖国的新来的留学生服务,也一定很乐意!因为他们来自同一个国家——中国。

百度搜素一下孔子学院,自己也为这些数字惊讶,因为我们也知道孔子学院,但没想到有这么多。在祖国文化和思想的传承上,我想不仅仅是惊讶,而是我们该为传承这些文化还可以做些什么?

截至年12月31日,全球个国家(地区)建立所孔子学院和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国(地区)共所,其中,亚洲32国(地区)所,非洲33国48所,欧洲41国所,美洲21国所,大洋洲3国18所。孔子课堂74国(地区)共个(科摩罗、缅甸、马里、突尼斯、瓦努阿图、格林纳达、莱索托、库克群岛、安道尔、欧盟只有课堂,没有学院),其中,亚洲20国个,非洲15国27个,欧洲29国个,美洲8国个,大洋洲4国99个。

(二)可爱的小女孩

参访的时候,我们都很开心,都争着把自己带来的小礼物送给澳洲的朋友——洲政府教育部的官员、学校的校长。而且,大家在潜意识里都形成了一种共识,小礼物一定是很有中国特色的。或许是体现中国文化的折扇、或许是体现中国学生素养的小作品、或许是体现地方文化的商品。赠送礼品的时候,我们还不忘进行意义上的介绍,通过翻译现场转达,还要现场拍照留念。因为这一切表达了一种信息的传递,我们来自中国。

在参访学校中,我们总在教室里寻找,一看到黄皮肤的孩子就特别兴奋,一定是来自中国,可以不用听翻译介绍了,好多想知道的事情从这些学生交谈中就能了解。每次这样的搜寻,都得到了印证和回应,这样的机会还真多,看了几个学校还真能碰到,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的都有。华人在澳洲的比例达到百分之三至四,万的人口,华人大约近万,在澳洲读书的孩子还真不少。在一所学前班到高中的十二年一贯制的阿德莱德中学,我们就碰到这样的一位六年级的华人学生,从新加坡来学校时间才一年,我还以为她刚来不一定很适应。她讲学校里的伙伴很好,学习很快乐,而且不停地与我们讲话,旁边的孩子都羡慕地看着她,一脸的诧异。大概是和我们参观的老师讲流利的中国话,他们听不懂。我怕小女孩兴奋地忘记了小组的伙伴,于是提议把周围的同学向我们介绍一下,她大方的一一介绍了自己的同学,让我们知道了这些小朋友的名字,伙伴们都很高兴,她也挺开心的。我想,她的小伙伴一定不会同时碰到这么多来自祖国的朋友,因为羡慕所以惊讶。我之所以这样提醒小女孩,也是想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让小女孩在自己的同伴中更好的融入与表达,我们是来自小女孩家乡的朋友。

在澳洲,有着极其严格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作为老师未经允许是不能随意触摸学生的。在培训的时候,南澳洲政府教育部的工作人员反复强调过,随便照学生的正面照片也是不允许的。但是看到这种场面,我们总是忘记。在到一个学校一年级参观的时候,看到一个可爱的中国小女孩,交流之中,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一位女老师竟情不自禁的去摸小女孩的头。就像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呵护疼爱自己的学生一样,在这里,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结。其实,我们学习的老师都知道,不是怕违反规定,我们都有这样的一种冲动。

参观完毕,我还冲着那位美丽的女老师开玩笑:今天,你触犯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呢!

合影留念

(三)我们心中的感慨

来澳学习,南澳洲政府教育部的安排,让我们认识了几位在此工作的“中国人”,移民后的他们在澳洲工作也有十多年以上。不需要翻译,亲切的乡音没怎么变化。粤语的、普通话的、四川话的,还是一样的纯正。

临时被教育部聘请过来做随行翻译的李老师深有感慨:每次见到家乡的人过来,心中总有一种莫名的情感,总是亲切。我们问什么问题,他总是不厌其烦。其实,对于不怎么了解澳洲教育和文化的我们来讲,有些问题过于简单,但他却没有一丝的厌烦,早早地守候在酒店的门口,等我们,问候我们。他说:如果不是祖国的朋友过来,他今天还不一定有这样的工作机会。

闲谈之中,另一位工作人员也道出了自己的感概。要不是祖国这么强大,中澳交流那么频繁,我们这些人也不会聘请南澳洲政府教育部门工作,而他的工作单位刚好是南澳洲政府教育及儿童发展部国际教育处。

这些话语,虽然平常,但是还是隐隐约约感觉到对祖国的那种深厚的情感,虽然移民多年,那种情结依然还在心中。

祖国强大了,在外工作的华人会感到更自豪!这让我想到了在年的新西兰地震包机和以色列大火包车,中国大使馆在新西兰地震时展现的惊人速度和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第一时间出动组织大巴将重灾区的海法大学中国留学生全部安全撤出。这一切,都让一些国家的人民羡慕,而我们自豪。因为在重大灾害的背后,有我们坚强的后盾,我们的祖国——中国。

在南澳的阿德莱德,有唐人街、中华门,吃不惯的时候还可以去找找中国的餐馆,吃到香喷喷的米饭,满满的中国味。出行中的一次偶遇,碰到四位中国的女留学生,在阿大读研究生,并且是学教育专业的。交谈之中,因为我想了解留学生的真实想法,于是问了一个颇让人难以回答的问题:研究生毕业后,是想留在澳洲还是回到祖国?答案是这样的:四个人中间,一个人想留下,其余的还是想回到祖国。

不管是什么原因,这是一种真实的想法,不管以后是否会改变,这一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在哪里?作为一名中国人,你都可以为中国文化传播做点什么?或为教育的多元化、国际化带回一点什么?或为自己和祖国学习一点什么?

与美女教师合影留念

也因此,在一起上街的时候,名师们总在互相提醒,小声点,不要太喧闹;等公交电车的时候,有意识的让出一条通道,不要挡住别人;碰到陌生的人,我们也用蹩脚的英语说“Goodmorning”“Thankyou”……

更重要的是,在学习参访的过程中,与澳洲教师交流的时候,我们总在不断地思考,我们的教育与澳洲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们总会提很多很多的问题,虽然有时候会让澳洲的校长们一脸的“惆怅”。在谦虚学习的同时,我们要充满文化的自信,带回教育所需要的东西。

我们这批名师,大多出生在60年代末期,70年代初,当初当一名普通老师的时候,估计谁也没有想到国家会公费选派出国交流学习,拥有这样的机会,其实心里还是挺感激的。

其实,大家心里还是有着共同的感概。祖国强大了,人民才会幸福,我们才会有更多这样的机会!

每一天的学习中,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

遇见,为祖国自豪!

蔡敏胜

赞赏

人赞赏









































白殿疯病
哈市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folanqc.com/gjxz/132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