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克群岛

关于厦门学的研究与思考陈耕


提要:开展厦门学研究的时代背景和厦门机遇;厦门学的概念与范畴;闽南学与厦门学的异同;厦门文化与闽南文化的关系;历史文化与地理环境使新兴海港城市厦门具有独特的文化性格,并成为现、当代闽南文化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引领者。

关键词:时代、闽南文化、厦门学

一、开展厦门学研究的时代背景与厦门机遇

识时务者为俊杰。认识时代的潮流,我们才能知道自己应当做些什么。所谓反动,就是逆潮流而动,只有顺潮流而动,走历史要走的路,搭上时代的列车,我们才能飞速向前。1、世界的潮流当今世界正呈现出: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态势,成为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

过去五百年,经济全球化是以西方为中心的。进入21世纪,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迅猛崛起。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和年中国的制造业超过美国,世界经济呈现出东西平衡的趋势,标志着西方中心的经济全球化已经结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经济全球化新时代已经开启。

在西方中心的经济全球化时期,西方文化裹挟着经济、军事的强势渗透第三世界国家。尤其是冷战结束以后,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盛行一时,经济全球化似乎必然也要文化西方化。

文化的力量不仅自本身衍生出来,同时也要借助历史、政治和经济等其他因素的力量。西方国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经济上取得了优势,其基本的经济体制和规范在世界上得到了传播。他们积累了经济、技术、科学、资本、规范等方面的先发优势。西方国家的文化价值依靠这种优势向全世界渗透和传播,成为西方国家对外战略中一个可以利用的因素。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在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等方面处于劣势,并由此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它们的文化价值就不具有这样的地位,而处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境地。

这种趋势使文化更直接地与主权联结起来,发展中国家捍卫自己的文化也就是捍卫主权。许多国家提出“文化安全”问题,同时努力加强自己“文化主权”。发达国家之间也渐渐出现这样的苗头,比如法国就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自己国家的电影等文化产业。

可以说,世界文化是定于一尊还是相互尊重、百花齐放,这将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世界各种力量角力的主要焦点。

在这种背景下,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推动下,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3届会议通过了《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明确宣布:坚持“所有文化同等尊严和尊重原则”,“文化多样性对于地区、国家和国际层面的和平与安全是不可或缺的”,“保护、促进和维护文化多样性是当代人及其后代的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本要求”等。经济全球化下的文化多样化并不是自今日始。早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个国家签署了《文化多样性公约》。世界各国都在思考自己的文化,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能够留住自己文化之根,独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在此背景下,世界的地方学研究蓬勃兴起。笔者去年参加北京学研究基地举办的中日韩地方学研讨会,了解到地方学研究在日本和韩国早己普遍地开展。地方学已经成为世界社科研究的显学。

2、中国的潮流中国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正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经历了毛主席领导我们站起来,争取政治独立的时代;和邓小平领导我们富起来,争取经济独立的时代,现在已经进入习总书记领导我们强起来,争取文化独立的新时代。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关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论断,以及在世界儒学大会上的讲话、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讲话、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大会上的讲话,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推行,表现出我们党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文化自觉前所未有。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前所未有。文化建设正成为人民群众日益自觉的行动。中国的发展令人瞩目,而中国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支撑。世界各国都想了解中国发展的秘密,都在开展对中国发展实践与经验的研究。世界对中国的研究,已经从过去着重于历史文化的汉学研究,发展成对当代中国全方位的研究。中国学己经成为世界研究的重要焦点。国外研究中国文化的专家,很早就注意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他们在文化学、人类学的领域中,提出了一个大传统和小传统的理论。

大小传统(greatandlittletradition)这一名词是美国芝加哥大学人类学家芮斐德(RobertRedfield)所首先提出。芮氏以研究乡民社会而著名,他于年发表了《乡民社会与文化》(PeasantSocietyandCulture)一书,在该书中他提出“小传统”与“大传统”这一对观念,用以说明在较复杂的文明(civilization)之中所存在的两个不同层次的文化传统。所谓大传统是指一个社会里上层的士绅、知识分子所代表的文化,这多半是经由学者、思想家、宗教家反省深思(reflective)所产生的精英文化(refinedculture)。而相对的小传统则是指一般社会大众,特别是乡民(peasant)或俗民(folk)所代表的生活文化(Redfield,:41~49)。这两个不同层次的传统虽各有不同,却是共同存在而相互影响,相为互动的。根据Redfield自己的意见,认为大小传统这一对观念也可称为“低文化”与“高文化”(highandlowculture),以及“通俗”与“学者”文化(popularandlearnedculture)等等,但他仍然认为大小传统两词较为中立合宜,也较能表达他所指的一个文明中两个传统的意义。

这一观念适于研究如同中国这样古老文明的社会,因为他们的上层士绅文化或经典文化较为突出,所以容易引起学者的注意,史学家、思想家及古典学者的研究兴趣,大都长久集中在这些大传统文化方面,而其成就向来也很高。只有在后来,人类学家与民俗学家才开始注意到代表大多数民众一般生活的小传统文化,认为这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而加以探讨。但是这种常被认为是从后门进来的研究,其对象与资料向来都被看做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也是“缙绅先生难言之”的部分,所以不易得到真正的共鸣。但是Redfield认为不论是大传统或小传统都对了解该文化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两个传统是互动互补的,大传统引导文化的方向,小传统却提供真实文化的素材,两者都是构成整个文明的重要部分。

Redfield的大小传统观念在人类学领域中虽广泛被接受,但是在古典文明的研究中,小传统的研究仍然是较受忽略的。在中国文化的研究领域中,小传统民间文化的研究也同样是经常被忽视,这实在是一件遗憾的事。①它不仅在传统时代扮演提供大传统文化基本生活素材的角色,而且在当代的社会中也逐渐被认定是影响经济发展及产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因此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但不能忽视,而且更应该加强。特别是在地方学、区域文化学的研究中,小传统文化的研究更显重要,因为地区文化所展示的民间文化或民俗文化所占的比重,实际上要比士绅文化或经典文化多得多。

小传统里面地方文化、区域文化,正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博”所呈现出来的丰富多彩。中华文化大传统、小传统各成体系,各有不同,但互为影响、相互吸纳,相辅相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视野下的地方学研究风起云涌。从刚刚结束的海峡两岸地方学研讨会,我们了解到,台湾地方学的研究已经相当的普遍。大陆也已经有至少五十几个地方学在开展。北京联合大学的北京学研究基地,是首都智库重要成员,並担任中国地方学联合会轮值主席,为主推动地方学学科体系的建构。尤其值得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里好
北京有没有治疗白癜风好点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folanqc.com/gjqh/78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