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克群岛

南太平洋岛国的中国好医生


白癜风资深医生 http://m.39.net/pf/a_6210229.html

“走正道,坚持走,有一天会看到彩虹。”

中国承担援外任务的医生很多,然而像陈伟蓉教授一样,把援外医疗当作事业做的却不多。近两年来,她因连年执行南太平洋岛国的援外医疗任务、塑造了中国医者的国际形象,多次站在了聚光灯下。

多年的眼科工作生涯和近年来的援外医疗,为陈伟蓉教授赢得了诸多美称:“眼科女超人”、“南粤楷模”、“光明女神”“中国好人”、“中国好医生”、“中国最美医生”……

近日,刚结束马尔代夫援外医疗任务回国不久的陈伟蓉教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热情洋溢的向“医学界”讲述了她的从医故事。

光明使者

瓦努阿图、萨摩亚、斐济、汤加、纽埃、库克群岛、马尔代夫、塞内加尔,这些国家都是陈伟蓉教授近几年来一去再去的地方。

很多当地的居民都记得,一些别人不能做的白内障手术,这位名叫Doc.Chin的教授不仅能做,还做得又快又好。

“他们问我叫什么名字,我知道他们肯定记不住陈伟蓉,所以告诉他们只要记住ChineseDoctor就行了。”陈伟蓉说,“我姓陈,他们都叫我Doc.Chin。”

诱发白内障的因素有很多种,糖尿病与眼睛长期暴露在阳光下都是其中原因。南太平洋岛国阳光充足、紫外线强,有以胖为美的习俗,因此糖尿病高发,再加上医疗条件差,大量的白内障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年7月,陈伟蓉已50岁,她第一次接到援外医疗任务,此前只从别人口中听说过援外医疗,对这项任务更多的是好奇,但对瓦努阿图和萨摩亚这两个国家闻所未闻。

“我们在世界地图上找啊找,怎么都找不到,最后在太平洋群岛才找到两个豆点大的国家。”陈伟蓉教授说,“我们又上网查资料,查到这两个国家被联合国评为最不发达的国家,但人民的幸福指数最高的。”

到了瓦努阿图之后,那里的贫困落后远超陈伟蓉教授的想象:没有网络,没有移动电话,也没有电视,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柏油马路,整个国家只有一盏红绿灯。

陈伟蓉教授在瓦努阿图工作的所谓国家眼科诊所,更像是一个简易工棚,手术室里只有两张手术床,很多药品都过期了,连紫外线消毒灯都没有,只有一台破旧的用于眼科检查的眼科裂隙灯。

“我看第一个病人的时候,裂隙灯太暗,我习惯性地开亮一些,灯泡就烧了一个,当地工作的护士一下就哭了。”陈伟蓉教授回忆,“她说她们只有这两个灯泡,我赶紧道歉,告诉她回国后一定寄新灯泡给她,后来我给她寄了五颗灯泡。”

虽然当地经济条件和医疗条件极为落后,但淳朴的人民给陈伟蓉教授留下很深印象,她感受到了久违的被需要感和被尊重感。眼科诊所很小,候诊室里甚至容不下10个人,很多患者就在外面默默地等,没有人拥挤吵闹。“看到下午五点钟,我说下一个,却发现病人都走了。他们告诉我,医生是上帝派来的天使,现在医生们吃饭时间到了,患者都自动散去,这让人很感动。”

让陈伟蓉教授感动的事情还有很多,第一次援外任务之后,她觉得在那里做医生真幸福,因为那里的人民真的非常需要、感激、爱戴医生。她由衷地感慨:“那里都不像是在地球上,仿佛是在外星球,从那一刻起,我就喜欢上了援外医疗。”

“工作很累,可我很快乐”

近三四年来,陈伟蓉教授每年至少两次亲自带领一支四五人的医疗队,到南太平洋岛国执行援外医疗任务。近期她又将启程,去往萨摩亚、瓦努阿图、马尔代夫等国。

年逾五旬,早已功成名就的年龄,为什么还要如此奔波?陈伟蓉教授引用了白求恩日记中的一句话:“工作很累,可我很快乐。我很满足,这里需要我。”她认为这是对她这六年援外医疗工作最好的诠释,通过这项工作,她不仅感受到了被需要的幸福,还有作为中国医生的自豪。

但在幸福和自豪之外,援外医疗工作也给陈伟蓉教授带来了歉疚和牵挂。对受限于现实条件而无法帮助到的患者,她心里很难受,总觉得自己本来可以做得更好,做得更多。在第一次援外任务中,一位患者血糖太高,医疗队里没有降糖药,“我就跟他说,你少吃一些,看明天血糖能不能降下去,第二天一查还是很高,这个病人很穷,住不起酒店,就一直坐在我们诊所门口。隔一天我们就要离开了,我就跟他保证明年还会再来。可第二年再去,已经找不到这个病人了。”

每次的援外医疗任务留下的遗憾和牵挂,促成着陈教授每年的援外之行,她说她想尽自己的力量去救助更多患者。有一次,她先生说她的魂都在南太平洋岛国上了,但当陈教授在下一次执行任务时自费带他过去后,先生说:“我理解你了,那里的人民太淳朴、太可爱了,你在做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即使是援外医疗任务中感染的不明病毒,也未能阻止陈伟蓉教授的步伐。感染后的三年里,每个月准时发作一次的病毒都让她头痛、发烧,助手就在办公室给她挂吊瓶。后来她开始去健身房锻炼,不知从何时起,症状消失了。

陈教授说,她喜欢做这项工作,现在身体也很好,只要国家需要,只要她还走得动,就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曾经不知人间疾苦

出生于干部家庭的陈伟蓉教授,曾经也不知人间疾苦。

在之前的日常诊疗工作中,常常有老人拿着一种叫买来的某个眼药水,问她有没有用。“我们都知道这个药水没用,而且滴眼睛里会很难受,我就问为什么要用这个药,他们说是公园里其它老人推荐的。”

于是她特意到家附近的公园里调查情况。当看到有人在推销这个药水并宣称可以治疗白内障时,她询问购买药水的老人是否有白内障、为何还不做手术,对方回答道:“哪里有钱啊”。这让陈伟蓉教授感到惊讶,她开始意识到即使是在广州这样的大城市里也生活着不少因贫困而就医困难的人,因此她决定,为这些人进行免费的白内障手术。

那之后的每个周五,陈伟蓉就带着科里的医生到广州越秀公园、天河公园等四个公园义诊。碰到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医生医院内的手术。直到陈教授卸任科主任,他们一共为患者免费做了多例手术。在做义诊的同时,也让科里的年轻医生得到锻炼。

对于这件事,陈伟蓉有一个很朴实的想法:“国家让我衣食无忧,让我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我要回报社会。”

她带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做的课题是先天性白内障,很多孩子的父母以为做完手术孩子就没事了,但实际上先天性白内障本身就属于发育异常的一种表现,孩子也许还有其他疾病,如青光眼,这些病可能几年后才会发作。另外孩子在术后还要进行康复训练、配眼镜、二期手术、预防并发症等,如果不进行规律随访,等发现问题再就诊就太晚了。

受乳腺癌患者粉红丝带关爱组织的启发,在中心主任刘奕志的支持和指导下,陈伟蓉带领科室医护全身心投入到全国首个“小儿白内障之家”的建立中,为加入小儿白内障之家的患儿提供免费的术后检查,当家长有疑问时可以随时找到医生咨询,这也让家长之间多了互相分享经验、互相鼓励的渠道。

小儿白内障之家的建立不仅降低了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大幅度提高了患儿的术后视力。随着加入的患儿越来越多,她们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临床样本库和标本库,积极对此开展科学研究,迄今已经发表了40多篇SCI文章,并被纳入国际临床转化研究中心。

如今,在小儿先天性白内障的患者家属中提到这种疾病,大家都会立刻想到中山眼科,想到陈伟蓉教授。

“走正道,坚持走,有一天会看到彩虹”

虽然早已是国内白内障领域的知名专家,陈伟蓉教授却说她小时候并没有什么远大理想和抱负,总是傻里傻气,连学医都是她的妈妈为她选择的。

从中山医科大学毕业后,陈伟蓉最先从事的是眼肌专业方向,白内障科的老科主任看她勤快,就把她挑去了,她也没什么想法。“我年轻时都比较傻的,只知道好好做事,听老师的话,听医院的话。”

对于白内障这条专业道路,陈伟蓉现在觉得自己走对了,她常常告诫年轻医生:“每个人面前都会有很多条路,你可以主动选择,当你不知道选哪一条时,你可以随便走哪一条,但不能是歪路,要走正道,只要你坚持走,不要回头,遇到困难摔了跟头也没关系,爬起来接着走,总有一天你会看到彩虹,遇到最好的风景。”

本文首发:医学界本文作者:田栋梁责任编辑:李兴鹏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End-界哥

撰文不易,赏小界一杯清茶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folanqc.com/dxdm/6228.html


当前时间: